仔焙 发表于 昨天 06:36

2014中国经济大框架-或迎转折之年

  2014中国经济?大框架
  2014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在2014年的经济展望当中,制定了多项经济目标。这些目标构成了2014年中国经济走向的大框架。
  在对经济目标进行定位的时候,需要把该目标放到历史的、长期的范畴当中,以确定其在已有的历史中和即将的未来中所处的位置,从而判断其高低,鉴往知来。
  一、 7.5%的GDP增速难言见底
  
  纵观从改革开放至今的GDP走势,一路曲折走来。从80年代初、90年代初的经济过热,到1994年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要作用、到2013年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时间过去了20年。
  在这期间中国经济的走势经历了1992-2002周期货币政策从宽松-从紧-稳健,2003-2013周期货币政策从稳健-宽松-从紧-宽松-从紧-稳健的过程。与此对应,中国GDP的增速也经历了完成了“W”的左侧“三画”,可以说GDP增速与货币政策的松紧是高度一致的。
  2003-2007是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五年,期间欧美国家股市经历了从底部到顶点的历程,最终被美国次贷危机终结并出现大幅下跌。随着2008年不断推出的刺激计划,尤其是美国的多次量化宽松,世界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短期内起死回生,大多数国家的股市恢复到金融危机前水平、甚至超过危机前水平。
  中国的股市自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以来,股票指数与经济的发展速度出现了高度相关性,2007年6124、2008年1664、2009年3478,之后伴随着GDP增速的连续走低,股票指数也是一路震荡下行。股票指数已经成为反映经济形势的“晴雨表”。
  2014年7.5%的经济增速目标,与2013年7.5%的经济增速目标相同,2013年取得7.7%的经济增速,超过目标0.2%,预计2014年可能会与目标持平。从历年GDP增速走势来看,7.5%尚不能断定是出现转折之年。
  二、 货币供应难言放松
  
  货币的多寡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价格的高低,尤其是资产类价格。90年代初的货币增速超发,曾经导致过物价飞涨的局面,最终在1996年实现“软着陆”,1997-1999年期间出现过短暂的通货紧缩局面,与货币增速的逐步降低时不无关系的。可以说,货币增速高低是通胀与否的决定因素。
  国内股市指数从2009年至今一路走低,与M2的增速连续下降高度同步。资金面的“紧平衡”决定了股市指数难以短期内再起波澜。
  国内期货市场的峰值大概在2011年2月初,期货价格高点比国内股市晚出现是因为期货商品存在国际因素,尤其是美国多次量化宽松的影响,国内期货商品在国际同种期货商品影响下,难以独善其身。进入2011年之后,量化宽松进入尾声,中国国内的经济增速已经走低了2年头,中国在国际上大量采购的“中国因素”逐步放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再涨难以为继。
  影响尤其大的是中国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对国际煤炭、铁矿石价格打击较大,之后是国内焦煤、焦炭价格的一路走低,至今未有转折迹象。
  2014年制定的13%的M2同比增速,是兼顾了国内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低的情况与国内存量资金未充分利用的局面,比2013年13.6%的增速有所调低,延续了自2009年以来的逐步降低走势。
  历史的看,13%的水平是90年代以来最低。从绝对量来看,2014年M2目标增加量比2013适度增加。整体仍然是处于“紧平衡”的局面,13%的水平与7.5%的GDP增速、17.5%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是适合的,2014年更注重从经济发展的质量立足。
  ?
  三、 CPI目标制定偏高,为政策调控留出余地
  
  制定的2014年3.5%的CPI调控目标,偏高。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到“翘尾因素”,个人认为3.5%的目标确实定高了,唯一的解释就是为货币政策的“放松”留有余地,以便于央行在对经济发展不利的冲击因素出来后可以不过分顾及“目标”而出台刺激措施。也反映了中央对物价水平的没有十足把握的纠结心态。
  2012和2013年,CPI的水平都控制在了2.6%,均低于2010和2011年的水平。根据研究,物价走高是货币增速过快引发,并且存在6-12个月的时滞。2013年偏紧的货币供应情况,不会引发2014年物价的快速上涨。
  为了不让控通胀的目标落空,当局还是提出了3.5%的目标。稳增长和控通胀之间的抉择,控通胀操作起来更难一些,所以制定3.5%的目标水平也在情理。
  如果2014年经济运行中,真的出现了冲击正常发展态势的因素,不排除人民银行会在货币政策操作中出台一些幅度比较大的“调整”,比如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这还要参考外汇占款的变动情况。
  3.5%的水平从侧面也反映了7.5%的GDP增速不容易取得。
  四、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难再
  
  据外文报道,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目标为17.5%,比2013年的19.3%调低了1.8个百分点。
  观察自1996年以来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整体在2003-2011九年间维持高位,也是胡温执政时期,也是自2003年将房地产业确立为支柱产业之后。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业投资占20%的比例,房地产业作为关联度最高的产业。上游联系着钢材、水泥、玻璃,甚至再上游与煤炭、铁矿石,下游联系着家电、装修等等。自然资源的大开发与城市的大建设,还带动了重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包括重型机械、船舶制造业等。房地产业贷款占银行贷款总额的20%左右,房地产业又联系着金融行业。
  新一届政府上台之后,告别了之前胡温十年的高增长,也告别了之前十年的高通胀,面临着多个行业的产能过剩、经济下行的压力和就业严重的形势。高投资、高增长的局面一去难复返了。
  2014制定的固定资产投资17.5%增速,延续了之前一路走低的情形,这也是不得已之法。高增长或者说经济过热已经让中国经济成了一个发烧的病人,多个器官已经处于红灯状态。17.5%的增速预计会进一步提高中国经济的增长质量,但要作出经济增速降低的牺牲。
  五、 出口维持低位
  
  2014年出口的目标定位7.5%,比2013点低0.5个百分点。2013年初制定的目标为10%,最终完成8%,未实现当年的出口增速目标。2014年制定的目标应该说考虑了国际经济形势,是更务实的目标数据。
  出口受人民币升值、国际贸易环境、地区局势等影响较大,带有更多的不确定性。7.5%的出口目标反映出当局对国际因素的考虑并不乐观,近期人民币的短期贬值应该带有刺激出口的意味。
  ?
  六、 国内消费,救命稻草
  
  在投资、出口均下调增速目标的情况下,要实现7.5%的GDP目标,需要在国内消费上下功夫。不过要完成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预计会有结构性刺激措施出台。家电下乡、节能补贴、以旧换新的政策预计难以再担此任。汽车或许有一些刺激措施,尤其是目前不需要摇号就可以上路的新能源汽车。政策导向应该偏向于此。也只有汽车能带动消费增长。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降低流通环节费用成本,用意应该也围绕刺激国内消费需求制定。
  拭目以待消费的作为吧。
  七、 综述
  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反映了政府对2014年经济形势的预计及政策着力点。从内容来看2014年国内经济形势仍难言乐观。
  反应到股市上,2014年股指难以出现非常积极的表现,不过鉴于指数目前的位置,不排除2014年指数会出现见底的可能性,筑底过程预计不会很快。
  反应到期货市场,各期货品种会继续出现分化。煤焦矿钢产业链预计会随着淘汰落后产能的不断推进而出现一些利多因素,而后逐步见底。白糖随着产量过剩周期的结束预计可能会在6月份左右迎接未来3年上涨周期的拐点。橡胶会逐步去库存、去负债,迎接最后一跌之后见底。
  整体看来,2014可能会是一个转折之年,但是难言上涨快速出现。
   
   
   
   
   
   
   http://hpicc.org/hpi/3053853.htm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4中国经济大框架-或迎转折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