铄盛 发表于 昨天 04:11

余额宝人均持有金额4307元 和银行抢生意!

  天弘基金近期发布了余额宝用户的各项趣味特征数据。截至2013年年末,余额宝规模为1853亿元,用户共计4303万户,用户平均年龄仅28岁,人均持有金额为4307元。
  其中,18-35岁的余额宝用户最为活跃,占比82.8%。50岁(含)以上人数仅占总数的2.3%,60岁(含)以上的人数占比仅0.5%。
  分省份来看,仅有北京、上海、天津用户的平均年龄超过而立之年(30岁),北京用户以32岁居首。
  据悉,余额宝于2013年6月13日上线开卖,上线时间不到半年,规模即激增至1853亿元,排名全国公募基金第1名、全球货币基金第22名。
  近来一些文章在纠结着银行和货币基金概念,说余额宝和银行抢生意是扯淡,余额宝无法动摇银行,我并不赞同。余额宝便捷性、流动性和高收益的价值,足以成为“短期流动资金的最佳理财工具”,余额宝理财产品足以引发银行的恐惧。下面是本人对这个问题的五点思考。
  第一,短期流动资金。
  你不可能把每月工资立即投进长期理财产品吧?网络购物需要留一笔钱,日常消费需要留一点钱吧,甚至一些紧急备用的资金。这些对流动性的要求很高的资金,五六千块总是有的吧。银行的七日通知存款是不予以考虑的,放在银行账户里,拿到的是0.35%的活期利息。余额宝完全满足其流动性要求,预期年收益为4%。
  2013年11月14日下午消息,天弘基金官方微博宣布,货币基金产品余额宝规模今日突破1000亿元,用户数达到近3000万户。余额宝于2013年6月13日上线,在5个月时间里即突破了千亿大关,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平均每个用户投入3333元,很多人还是试试看的态度,但是银行对那1000亿元无动于衷?
  第二,理财产品。
  国债一直是被疯抢和秒杀的理财产品,银行也会投资一些国债。那些上了年纪的人,他们不懂支付宝,更不熟悉理财,他们把钱存到银行。银行的三年定存、五年定存利率是4.25%和4.75%,强制兑换没有收益,流动性很差。市场上还有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这不仅需要资金门槛,还需要学习了解相关知识。
  那些进入储蓄和国债的资金,收益相近又能获得极高的流动性。是不是有转投余额宝的可能?这对于银行来说,算不算是威胁?假如支付宝支持购买其他理财产品,用户通过支付宝购买其他理财产品,银行拿不到分成,这算不算是威胁?
  第三,银行的收益。
  银行的主要收益,是那些拥有巨额存款的少量用户,还是存款不多的长尾用户?大笔资金也不会再银行长时间停留。年费、手续费、利差,在长尾用户中实现的收益最多。
  这些放在银行的流动资金和定期存款的资金,现在银行仅仅是资金出入口,转瞬即被划入到支付宝,或者从支付宝到银行短时间内取现。银行无钱可贷,靠什么获取利益?
  第四,机会成本。
  有人一直强调余额宝是货币基金的“收益”而不是银行的“利息”,货币基金的收益是有风险的,银行是无“风险”的。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们会去纠缠这些字眼吗?即使考虑风险因素,货币基金的收益又能低到什么程度?会比活期存款收益还低?
  且不谈居高不下的CPI和货币贬值,那些学金融的同学为什么不说说什么叫“机会成本”,放着4%左右的预期年收益不要,最后接受银行0.35%的年利息,这不是太可笑了?
  第五,自身问题。
  有人担心支付宝对余额宝的资金垫付会成为潜在的风险,支付宝在对转出余额宝的资金垫付的同时,也可以暂扣转入的资金垫付,待到份额生效前一段时间再转入。至于大规模挤兑造成的垫付风险,银行也会面临这个问题。
  过去货币基金市场没有发展起来,很大程度上是操作的不方便,需要到银行办理琐碎的手续,不能立即收回本息,银行的效果又是总所周知的。这些成本阻碍着小额理财的发展。
  支付宝的命脉现在还是掌控在银行的手里,支付宝无法像银行那样成为资金的出入口,支付宝还需要垫付用户转账的费用。但随着支付宝帝国一步步扩张,银行就更难以掌控支付宝。支付宝对银行的动摇,在于淘宝的消费帝国能有多大的布局,等到支付宝打通了移动端的线下交易,这又将是一个新的时代。
  支付宝担保其流动性,货币市场提供了高收益,这还不足以让银行警惕吗?即使那些闲余资金每年有200元的收益,我为什么要拒绝呢?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Dm7YUE7Z/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余额宝人均持有金额4307元 和银行抢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