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有大福报的人:就是到了哪里都能适应,安详自在(转载)
作者:五台山比丘果戒居士问:请师父开示一下福报资粮和智慧资粮。
师答:佛教修行很重视这两个资粮,一个修行人能修到什么程度,能得到多少利益,决定于这两个资粮的多少。资粮越多,修行越快,资粮越少,修行越慢。我们经常说开悟见道,就是修到见道位,也是禅堂里说的开悟,达到这个开悟的程度需要多大的福报和智慧资粮呢?从福报讲,要有七世天子命的福报,从智慧讲,要有九朝状元才的智慧,具有这样的福报和智慧的人才有开悟的可能性,可见福报和智慧资粮对于修行人是多么的重要。
既然这么重要,那么佛教的福报和智慧拿什么标准来衡量呢?你们仔细听!佛教的福报可不是指你有多少钱,做多大的官,有些人以为有很多的钱,做到高官才是福报,告诉你们,错了!如果说有钱,做到高官就是福报,那你问问自己能比得过天子吗?李世明贵为皇帝也不过是一朝天子而已,而开悟的前提是必须要有七世天子命的福报,所以你的那些福报还差的远呢!
我们说福报有洪福和清福,所谓洪福好求,清福难修。物质方面非常丰富,吃喝不愁,这叫洪福。清福指知足安乐,无欲无求,逍遥自在。而我们佛教里重点是修这个清福,这需要智慧。有洪福无清福,那是富而不贵。有清福无洪福,那是贵而不富。既有洪福也有清福,那是大富大贵。
怎么得到洪福呢?有几个途径,一个是惜福,一个是修福。惜福就是指不要浪费,要珍惜福报,自己的不能浪费,别人的也不能浪费。修福又分为好几种方式,你可以布施,可以施舍,还可以修苦行。
那么福报资粮修好的时候会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主要是看这个人对一切环境的适应程度如何?如果说这个人在任何条件的环境下都能很快适应,心地清静,不被外界环境所转。你把他放到艰苦的环境中,他能知足安乐,心地清静。放到富裕的生活中,他也能心地清净,不为富贵所动。就象我们过去的老和尚一样,虽然住山住茅棚,吃野草野果,但身体依然健康,过的悠闲自在,那是上层的福报。
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那时候的比丘是上层福报。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一年四季就是三衣,人家就能适应,身体健康也不得病。像法时代唐宋期间,人的福报就不行了,那是中层福报。日中一食和树下一宿不行了,而且早上还要喝点粥,还得盖个房子,要住在里面,这样才能安心办道。到了我们末法时代了,那是下层福报。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医药不缺,供养很多,还不能安心办道。
所以福报有多大,就看这个人的适应能力有多强。无论多么艰苦,多么奢华,他都不为所动,能随遇而安,不挑剔。同时身体也能适应,不得病,这是上层福报的人。修的时候从苦行、布施开始,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和勇气。如果一个人福报不够,他待在一个环境里会非常不适应,觉得这里不清净,那里也不舒适,看什么都不顺眼,会非常挑剔,这是没福报或者说福报不够,需要从修苦行开始,比如干活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如果一个人到任何地方都能很快适应,心也安稳也不挑剔,知足安乐,这种人不需要修苦行,因为他的福报是够的。也就是说,这样的人才有七世皇帝的福报,才有开悟的可能性。
居士问:除了干活和生活简朴以外,还有哪些是苦行。
师答:只要能锻炼自己的忍耐力和勇气,提高自己很快适应外界坏境的能力,不被物转,这都叫修苦行。比如说在大的寺院,有很多人都去干活,这都是在锻炼自己的心性,这叫修福报。还有那些行脚的,朝拜的,这都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提高自己的忍耐力,这都是在修福报。但话又说回来,如果一个人修了很多苦行,干活也很卖力,但心地不柔和,心中的烦恼反到增加,表面上虽然在干活,但心里已经忍耐不住了,那不叫修福报。还有的人胆子非常小,一走夜路见到个什么东西,就怕的不得了,那也叫没福报,勇气不够。福报大的人走到那里都不害怕,心里坦荡荡的,非常勇敢和坚强。
所以今天我们要把这个福报资粮搞清楚,很多人常说,你看那个人走到哪里都吃好的,喝好的,住好的,福报多大啊!告诉你们,那个不算福报,不信的话你把他放在一个艰苦的环境中,你再看看他的反应是什么?绝对会极度不适应,拿我们佛教中的标准来说,那是没福报。
居士问:师父,假如有一个乞丐,他行乞的时候就自由自在,但你把他放在皇宫里,他反倒极度不适应,浑身的不自在,那也是没福报吗?
师答:是的,或者说福报不够。福报够的人,是到了哪里都能适应,随遇而安,安详自在。为什么呢?福报够的人对周围的物质不感兴趣,好的他不贪,差的也不嫌弃,那种人心外不求法,只安住在他的那个心上,他能心转物,物却转不了他,这才是我们佛门中最大的福报。如果你看到外面的环境,心随着物转,看到外面花花世界,心潮澎湃起伏,那叫没福报。
什么是智慧资粮呢?我们佛教里的智慧是说能不能看破,如果把一切东西都能看破放下,我们说这个人智慧资粮修好了。这种人的特点是对任何知见都不嗔恨,也不和人争论辩论,因为他把一切都看破了。你说了没几句话,他就把你看破了,你说你的见解,他也不和你争论。这个不辩论可不是因为他害怕,或者说不知道,是因为你没说几句话,他就已经知道你是什么层次了,心里清清楚楚的,所以懒得跟你说。因为他看破一切了,就懒了,所以罗汉最懒。因为罗汉已经把三界里的一切都看破了,所以他就懒的很,不发这个菩提心,这就是所谓的“二乘精进无道心”。为什么精进呢?因为他把三界六道的烦恼全部都断掉了,但他懒得发菩提心度众生,所以说他没道心。
所以说没嗔恨心、不辩论、不争斗是智慧资粮修好的最明显的一个特点,这个智慧从那里来学呢?要从深入三藏入手。《金刚经》中说须菩提无争第一,为什么呢?因为他最有智慧,所以他无争。我们前面也提到了,要有九朝状元才的人才有解空的智慧。
居士问:师父,不是说舍利弗智慧第一吗?
师答:舍利弗的智慧第一指的是差别智,这里的智慧资粮指的是解空的智慧,而解空第一是须菩提。智慧资粮修好的人是这个特点,那么没智慧的人是什么特点呢?就是说走到哪里嘴巴都不停,都要跟人争个高低,非要把你辩倒,一旦知见与他的不一致,他马上起嗔恨心,这种人最没智慧。
所以一个人如果福报资粮和智慧资粮都修好的话,这个人走到那里都能适应物质环境,话也不多,也没脾气,不跟人争论,心地非常柔和,这种人修行才容易见道。两种资粮修好之后,就进入加行了,就是说再加精进一点修行,往紧里再催一下,让这个人尽快开悟。禅堂里打禅七就是加行,都是福报和智慧资粮修得差不多了之后,再通过禅七的加行,也许一下子就开悟了。开悟就是见道位的人,这是所谓资粮道、加行道和见道,之后才是修道和证道。
居士问:师父,那成天念佛是不是也是加行?
师答:要看他的两个资粮修好了没有?修好之后才能叫加行。如果没修好,那还在资粮道里面呢。如果身心虽然柔和,但知见不正,还在外道里面转圈子,那谈不到加行,也谈不到资粮,那还在外道和凡夫里面转圈子呢。这个五道是对于出家修行的人来谈的,开悟见道后才能称之为真正的修行,你们在家人还谈不到。你们就是五戒里面讲的“三皈纳体,五戒培基”,就是亲近三宝修你们的善根和福报,你们干的是这件事情,仅此而已。
也就是说,要想真正的修道了生死,那不是你们在家人的事情,那是出家人的事。否则为什么把你们叫做近事男,近事女呢?就是亲近三宝,靠近三宝的意思,但还没走上正规的修行之路呢。如果打个比喻的话,你们就是“游击队、民兵连”,不是“正规军”,差的还远着呢!
你们在家首先守好三皈戒,修好三皈法,就不堕三恶道,也能保住三宝的种性了,之后守好学好五戒,就可以保住圆满的人身,做好一个标准的人。然后再观世间的空、苦、无常等,放弃一切世间享受,发起出家了生死,度众生的这个出离心,因出离心而出家修行,就成了“正规军”了,不再是近事男、近事女了,那时候就差不多了。
https://aisshopp.com/feng-shui-for-financial-luck-the-secret-to-the-door-to-financial-luck/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