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0|回复: 0

〖天涯头条〗自主品牌汽车,微利生存到几时

[复制链接]

主题

帖子

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
发表于 昨天 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月份,汽车行业大降价又开始了。19日,新浪汽车头条,上海华普汽车最高降幅13%的新闻赫然在目。
  

  

  这几年汽车行业随着竞争日趋激烈,越是接近年底,不管是合资产品还是自主品牌产品无一例外选择大降价来提升销量。这次华普抢在了众多同类产品之前选择大降价,而且降幅之大超过以往,无疑对市场具有极大震撼力。
  

  

  不出意外的话,其它企业特别是同类产品都会跟进,这也是近一段时间来广大消费者所期盼的。
  

  

  笔者在想,广大消费者是受益了。那么企业呢?特别是自主品牌企业,单车利润远低于合资企业。据了解,自主品牌中的奇瑞05年平均单车利润只有几百元,而华普、华晨、比亚迪、吉利等企业,情况也好不了多少。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合资企业如上海通用、广州本田等,单车利润平均都在两万元左右。
  

  

  这样的利润状况,何以支撑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后续发展?何以支撑庞大的研发费用?
  

  

  业内人士包括广大消费者应该深刻反思,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巨大差距呢?这让笔者想起了国内一位知名企业老总的话,他说,只有当中国汽车市场的规模达到600万辆时,自主研发和自主品牌建设才有可能!
  

  

  讲这句话的人身处合资企业,该企业效益很好,靠着引进合作伙伴的国外成熟车型,日子过得倍儿滋润。
  

  

  大部分的国人不同意他这句话,这其中就有奇瑞、吉利、华普、华晨、比亚迪等自主品牌汽车企业。
  

  

  这几家企业创建时间都没有超过10年,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这些企业草创时,市场环境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在当时国家政策支持很少,奇瑞和吉利为了拿到准生证,也就是国家同意你把汽车这个“孩子”生下来的批复认可,吃够了苦头。
  

  

  吉利老总李书福甚至讲了这样一句话,请求国家给他一个失败的机会,而所有的失败都由李书福个人来承担。
  

  

  几年来的努力,自主品牌企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奇瑞年销量有30万,而没有任何政府支持的吉利年销量也将达到20万辆,不但没有失败,反而发展得很顺利,出乎政府、合资企业、业内人士、消费者的以往意料。
  

  

  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这几年汽车降价幅度非常大,特别是经济型轿车,从10万左右的均价下降到五、六万元的均价,时间不过短短两三年而已。
  

  

  更应该看到,正是因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努力,中国的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也非常大。
  

  

  消费者是幸福满意了,可是对于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来说,日子过得并不舒坦。吉利李书福在自由舰、金刚热卖、远景市场反响很好后才说了一句话――总算日子可以好过一点了!奇瑞的尹同耀在不同场合都希望政府能再多支持一点,因为企业过得很苦。
  

  

  这两个企业,现在是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标兵。
  

  

  这几年的市场已经证明,通过市场来换取技术的做法是行不通的,中国汽车产业的振兴和发展只能通过自主研发。
  

  

  在这一点上,奇瑞和吉利做得是最优秀的。奇瑞的ACTECO发动机、吉利的CVVT发动机、自动变速箱的研发成功并投向市场,让国人相信,中国人是完全可以做到以前认为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
  

  

  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用微薄的利润,在做着不但对行业、产业,甚至国家和民族都大有益处的事情,可是对广大消费者来说,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到这一点。
  

  

  在很多消费者眼里,自主品牌产品就是廉价、质次的代名词。甚至在网络上对自主品牌产品的各种恶意攻击层出不穷。
  

  

  对于这个问题,要辨证地来看待。
  

  

  的确,汽车行业有其高门槛性,对于资金、技术、经验、人才等的要求都很高。而在这些方面,自主品牌企业是有先天性劣势的,这个无法否认。在企业起步阶段,生产出来的汽车产品质量、工艺等的确无法和合资企业的产品相比,只能在价格上多让利给消费者,突出性价比。
  

  

  不过随着企业的努力所带来的技术进步,自主品牌产品已经进步很多,特别是在经济型轿车产品上,各方面已经不比合资企业产品差多少,而在性价比上,大大优于合资企业产品。
  

  

  最近,笔者有机会对吉利、华普、比亚迪等自主品牌企业做了走访,一两个礼拜走访下来,确实让笔者感触良多、收获巨大。
  

  

  一直以来,虽然笔者对自主品牌企业报以热诚的支持态度,可是在没有到过这些企业前,对它们也有一定程度的怀疑。
  

  

  特别是在网络上,各类的负面评价很多,有说自主品牌企业的管理是多么多么混乱的,有说那些企业里面的员工素质都是很低的,有说那些企业的厂房都是如何如何破旧不堪。总之一句话,那样的企业,怎么可能生产出好的汽车产品?!
  

  

  笔者的第一站是上海华普,参加华普海域MB的下线仪式。到上海市区来接笔者的是华普司机小张,那天他开的那辆车先让笔者震惊了一下,后来才知道是华普的两厢海迅AB。红颜色,水滴型前大灯,进气栅和前保险杠合为一体,更有特色的是目前国际比较流行地把C柱和后尾灯结合为一体的设计。
  

  

  这款海迅AB的靓丽外形设计让笔者吃惊不小。一直以来,对于自主品牌汽车产品有个恶名就是粗制滥造的仿冒抄袭,而这款海迅AB的成功设计完全可以颠覆这种看法。
  

  其外形设计独具一格,比起市面上同类产品如飞度、波罗、琪达、乐风、乐驰等产品毫不逊色。
  

  

  听小张说海迅AB的价格也只有五、六万元。笔者在想,就通过这个产品,和以往相比,企业的进步是非常明显地。
  

  

  从上海市区顺着沪杭高速在千年古镇枫泾下来,不到一会儿就到了华普。司机小张很有心,带我在整个厂区转了一下。说实话,华普厂区的庞大规模更让笔者心惊。
  

  

  华普的二期十万辆产能工程刚刚结束,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钢结构厂房,现代化、气派的办公大楼,怎么也不能让笔者把网络上宣传的自主品牌企业落后形象给联系起来。
  

  

  光是看新旧厂房、办公楼、发动机研究院、小区式的员工宿舍,就花了笔者半天时间,小张还全程开车陪同。这期间笔者真是思绪万千。
  

  

  华普的928新车下线仪式很成功,让笔者最感兴趣的就是新车是华普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研发成功的。从这一点上,能体现出发展中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已经有很好的理念去整合各种优良资源来为自己所用。
  

  

  华普的当家人徐刚现在在中国汽车行业内很火,其厅级政府官员资历、对个人汽车博客《海派汽车孺子牛》的孜孜不倦、海派汽车文化的提出、《汽车改变中国》著作的发表,都使徐刚在外人看来充满了神秘感。
  

  

  在与徐刚的面对面交流中,笔者感觉其实徐刚并不神秘,反倒是很平易近人、有文人气质和学者风范。
  

  

  对于笔者的为什么好好的厅级干部不当、到一个民营汽车企业做经营管理、而且当时这个民营企业规模还并不大生存都还很困难这样的棘手问题,徐刚很淡定坦然地说,这个问题几乎每个认识他的人都会问,而他的回答也很简单,每个人都是有追求的,在有了好的经济条件、幸福美满的家庭后,事业成功成为最渴望的东西,而在商场上搏击是实现这一理想的最佳舞台。
  

  

  和徐刚的交流是轻松而愉快的,徐刚并没有否认华普自身还存在很多不足。他说,现在的工作和生活已经没有区分了,因为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厂里,这和当时在政府部门工作时的情况相差实在是太大了。
  

  

  徐刚说他无怨无悔,汽车行业和国计民生的联系太紧密了,为之奋斗一身也是值得地。
  

  

  因为华普人的热情好客,笔者在华普待了好几天时间,可以看出来,华普人是多么地希望外人都能来好好的了解华普,认知华普。
  

  

  接下来,笔者对吉利、比亚迪也做了简单地走访,感受是相同的,吉利是华普的母公司,每年有20万以上的销量,当然规模是华普的好几倍。比亚迪深圳的总公司一看也就知道是现代化管理的企业。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一圈走下来,笔者深刻地感受到一直以来包括笔者、消费者、车友、网友、甚至专业人士传统思维印象当中的自主品牌企业形象是很错误、很不全面的。
  

  

  这又让笔者陷入更深的思考,为什么自主品牌企业们长久以来给消费者的形象感总是不好,为什么这些企业把价格降得再低,很多消费者还是不买帐。从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这十年左右的发展来看,每年都是微有利润,有些甚至还是在负债运营。
  

  

  对笔者自己来说,在没有深入地了解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前,如果自己想买车,虽然对自主品牌产品是支持的,但还是不想去冒那个风险,考虑的还是合资企业产品,甚至亲戚、朋友、同事们要买车,也是推荐他们购买合资企业产品。
  

  

  不过这一次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这么一圈走下来,让笔者的判断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果再有亲戚朋友来咨询该买哪种车,如果他对性价比考虑比较多,笔者会推荐他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产品。
  

  

  

  对于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笔者觉得,要想改变目前这种微利润状态,取得更好的发展,在各方面都必须要有大的改变。笔者从自身认识角度出发,想给广大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如下几点建议:
  

  

  一、 急需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今年吉利汽车集团的常务副总裁杨健说了一句话让笔者心惊,他说,这几年李书福带着吉利同仁在行业内奋勇拼杀,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李书福和杨健等吉利高管,穿的衬衫是企业统一购买的40元一件的衬衫,脚上的鞋子也是企业统一购买的80元一双的皮鞋。
  

  

  这句话肯定让很多人都震惊,有些人可能不相信,因为李书福光是名下资产都有几十个亿,说他是个亿万富翁肯定是没错的。对李书福有点了解的人知道这是真的,他原本就是这样的人,吃穿都是很朴素的,五快钱一碗的面也经常对付。
  

  

  笔者佩服于李书福和吉利高管们的艰苦朴素,对广大老百姓来说,对于民营企业家的一贯看法是一有钱就花天酒地、奢侈消费,不用说几十块钱的衣服鞋子,整套行头好几万下来也不算稀奇。
  

  

  李书福的做法让很多人都不理解,业内人士评价其几十年来的摸爬滚打、艰辛奋斗已经习惯和形成了一定的个人性格、特色、习惯。
  

  

  杨健老总对媒体的这句话,本意是为了说明吉利人的优秀品质、品德,改变消费者对浙江商人普遍的一些负面看法,可是笔者要说,这种做法对吉利来说得不偿失、弊大于利。
  

  

  现代商业社会,越来越看重品牌。对于企业来说,品牌建设更是刻不容缓,有品牌和没品牌在市场上的表现是截然不同的。
  

  

  目前,理论界对于品牌的定义有多种,现列举如下:
  

  

  1.品牌是指组织及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有形和无形的综合表现,其目的是借以辨认组织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
  

  

  2.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他们的相互组合,用以识别企业提供给某个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竟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 市场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博士)
  

  

  3、"品牌"是企业或品牌主体(包括城市、个人等)一切无形资产总和的全息浓缩,而"这一浓缩"又可以以特定的"符号"来识别;它是主体与客体,主体与社会,企业与消费者相互作用的产物。
  

  

  把品牌看做一组"无形资产",则是当前品牌成功发展的一个非常有决定性作用的观念。品牌不再存在于工厂甚至营销部门,而是存在于消费者的心目之中。
  

  

  教科书上对品牌的定义是:一种复杂的关系符号,它包含了产品、消费者与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总和。品牌可以通过产品的质量、价格、知名度、档次、包装及广告来展现,它是多方位体现产品和企业的一种标志。进一步讲,品牌是由消费者主导、由企业创建与维护、通过产品和消费来表达的一种复杂而独特的商业关系与符号。
  

  

  品牌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它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和很长的时间来培育。品牌的成长需要经历四个阶段:知晓→认同→提升→归属。
  

  

  简单点说,品牌不单单只是产品和服务等表现,它包含了产品、消费者与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总和,是全息浓缩,是无形资产,由消费者主导,存在于消费者心目中。
  

  

  品牌的范围太广了,企业和产品有关的任何一句话、一些表现,都有可能影响存在于消费者心目当中的品牌形象、品牌感受,并导致影响其购买表现。
  

  

  吉利杨健老总的一句话,本意也是为了品牌推广,想让消费者了解吉利领导者一贯的个人表现和个人作风、品格等。
  

  

  笔者觉得,这句话不管是在其刚创业时还是现在说,都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消费者赞赏你的艰苦朴素,但是消费者担心领导者个人作风、个人习惯、个人品味直接影响产品的表现。
  

  

  消费者的感觉是,李书福是浙江人,有浙江商人传统的一些优点和缺点。优点是艰苦朴素、顽强拼搏、勇于创新。缺点是商场上以价格战为主。
  

  

  当今社会,随着国人生活的日益改善,越来越追求高品质、高品味的生活,“品味低下”这个词已经成为很具杀伤力的骂人话。
  

  

  吉利现在推出的中档轿车产品的销售,会受消费者长时间形成的思维影响,因为吉利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的总体品牌形象已经形成,想要改变是要花大力气的。
  

  

  笔者看到,从自由舰开始,吉利的制造能力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也就是吉利各方面的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完成地比较好,不管是资金、技术、工艺、模具水平等,都上了很大的台阶。
  

  

  但是,自由舰、金刚的外形设计还是让人感觉到,习惯了抄袭仿冒,想要有大的改变真是很难。自由舰的前脸线条有点仿奔驰,金刚的前脸线条是仿欧宝的。关键还是仿得很生硬,“形似而神不似”。
  

  

  设计风格也是品牌啊!起步时的抄袭仿冒情有可原,但是当有这个实力做改变、做创新的时候,由于传统思维的影响,提高还是很有限。
  

  

  远景的外观设计比自由舰和金刚进步要很多,虽然也是象比亚迪F3那样借鉴的丰田花冠,但是由于对前后车灯改变很多,不是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以为是吉利自主设计的车型。可以说,在外观创新型设计上,远景要比F3都要高明很多。
  

  

  是国人不会搞创新型设计嘛?不是的!
  

  

  奇瑞QQ的外形设计曾经让设计QQ原版的意大利知名设计大师都赞叹不以,因为QQ的设计超过了原版。
  

  

  是国人就是喜欢崇洋媚外、外国的设计、外国的月亮总是比国内的要好吗?不是的!
  

  

  刚刚改革开放时这种现象可能会多一点,这几年,中国传统风格、民族风格的东西越来越受老百姓所欢迎。比方说在房地产行业,在见多了所谓的欧式风格建筑后,中式风格越来越有市场;在流行音乐方面,结合民族特色的歌曲更让人耳目一新。
  

  

  在汽车行业,所谓的欧美流行、典型风格的产品,到了国内后,就会碰到水土不服,象毕加索、赛纳、凯迪拉克等个性化产品无一例外遭遇失败。反倒是中庸型产品,适合国内消费者胃口的,市场表现良好。
  

  

  外观设计考验的是企业的审美观和对消费者的了解程度,也是企业经营理念的反映,这些都是品牌,因为和消费者密切相关。
  

  

  企业领袖对事物的看法,也是品牌。
  

  

  吉利李书福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在中国市场卖一千万的宾利,成本只有一百万。中国的那些影视明星真是不爱国,总是喜欢买进口车,对国产车,主要是自主品牌车一点都不支持。
  

  

  这两句话,被媒体广泛引用,也引起了广泛争议。实事求是说,李书福讲得一点都没错。
  

  

  老外对中国人摸得很透,知道当代的中国有钱人很多都很浮躁,买东西只买贵的,所以当时对宾利的高水分定价就是重点考虑到了中国的国情。类似报道过的一个小新闻,店主把同一件服装标价两百卖得不好,标价八百却很畅销。
  

  

  李书福说娱乐明星们不爱国也是对的,明星们是消费者捧起来的,因为其巨大影响力,对社会都有巨大示范作用,爱国心、公益心都要有。
  

  

  明星们总是希望老百姓不要买盗版,可是对老百姓来说,我多花好几倍的钱买你的东西,让你赚了大钱后就疯狂、奢侈地乱消费去?
  

  

  所以笔者是很同意李书福看法的。
  

  

  悲哀的是,广大消费者不这么看。在自由言论的网络论坛上,对李书福这两句话的评论有很多,主要是负面的。
  

  

  有网友说,买宾利买的是它的贵族气息、买的是上百年的汽车文化,买的是曾经的世界第一大国的经典风格,买的是由于它的高价格所引起的产品稀缺,买的是独一无二的感觉。总之,那个价格,就是值,你李书福不要眼红人家,有本事你也造那样的车去。
  

  

  有网友说,如果我成了明星,我也买进口轿车,国产车那么烂,更别说自主品牌车了。我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我享受一下外国产汽车的优良质量、工艺和性能,又有什么错,有比较才知道不足嘛!
  

  

  总之,网友们拿出很充足的理由来反驳李书福的言论,听上去都各有道理。对吉利和李书福来说,通过“放炮”,引起媒体的注意,并引起消费者大讨论,扩大知名度的目的达到了,品牌影响也扩大了。
  

  

  可是,在笔者看来,吉利和李书福是很亏的。
  

  

  言论更加加深了广大消费者对吉利和李书福的看法和品牌印象。加深消费者认为李书福没品味的感觉。
  

  

  当吉利推出中档车型时,有部分消费者会想,吉利也能生产五万块钱以上的车?吉利车不就是最低档车的代表么,缺少品味的人怎么造得好优良品质的中档车呢?!
  

  

  言语也是品牌,好的言语和不好的言语对品牌的推广和提升,反差是很大的。
  

  

  记得当年四川长虹――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这一句充满感情、充满气势的广告语对长虹的发展推动是何其巨大!更加说明,优秀言语对企业的重要性。
  

  

  笔者的建议是,其实吉利企业里有很多很多值得大书特书的内容没有真正的宣传开来。
  

  

  比方说,自主发动机的研制;自主自动变速器的研制。
  

  

  当吉利人讲起自主研发所碰到的艰难困苦、并最终攻克难关时;
  

  

  当看到在合资企业没饭吃,其实深具尖端技术本领的工程师们在吉利里焕发青春时;
  

  

  当看到吉利李书福的艰难创业历程时,连笔者都感动无比!
  

  

  这么好的东西,怎么没看到吉利人好好宣传呢,这才是品牌啊!
  

  

  最近一段时间,网络论坛上对比亚迪的攻击很多,主要就是因为对比亚迪赤裸裸赞美的车友很多,也就是俗称的“车托”太多。
  

  

  笔者一直认为,适量的“车托”是需要的。为什么呢,现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广告宣传费用也水涨船高。对合资企业来说是不愁的,可是对自主企业来说,本来利润就低,没有适当的广告宣传费又是不行的。怎么办呢,网络论坛里的自由发言功能很适合自主品牌汽车企业。
  

  

  电视、报刊杂志的广告宣传效果当然好,可是成本高,而且对消费者来说,没办法深入细致地了解一个产品的优劣势。
  

  

  企业也没有办法对产品作最具体地介绍。在网络论坛上,企业可以非常详细地为消费者介绍自己的产品,消费者也有条件做具体地比较选择。
  

  

  所以说,网络论坛的广告宣传可以弥补电视、报刊杂志的不足,两者可以相得益彰、互相补充。
  

  

  对于企业来说,派工作人员做网络论坛广告宣传要有一个度,超过了这个度,会引起消费者的不满,效果并不一定好,而且企业品牌形象对消费者的引导会出现偏差。
  

  

  让消费者厌恶反感后,消费者会想,这个企业只会吹牛、说大话,产品肯定也存在水分,一点品味品质都不讲。
  

  

  相比于自主品牌,也确实,合资企业的网络论坛广告宣传水平要高一点,并不是赤裸裸地说自己多好多好,而是经常引经据典、给消费者讲故事、讲历史、讲文化,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高品质、高品味、高素质的感觉。
  

  

  合资企业能够做到品牌宣传+产品宣传,而自主品牌一方面由于自身条件问题,另一方面是理念问题,只能做到简单地产品宣传,差距明显。
  

  

  举吉利和比亚迪的两个例子,笔者是想证明,如果自主品牌要取得更好的发展,合理合适的品牌宣传必须要提高。
  

  

  合资企业高昂的利润,很大一块是优势品牌所带来地,而自主产品在质量、工艺不断靠近合资产品的同时,品牌宣传也要与时俱进。
  

  

  

  

  二、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考虑产品定位
  

  

  笔者在华普走访的时候,对华普的海迅这款产品很吃惊,主要是海迅的外观设计很新颖独特,很靓丽,相比合资企业同类产品,甚至要更好一点。
  

  

  不过当笔者了解海迅的市场销量时,得到的回答是并不比华普的其它产品好。一了解才发现,海迅的市场定位是运动型轿车,1.8升的排量,百米加速度能达到9秒左右。
  

  

  性能是很优秀,可是笔者想,喜欢运动型轿车的消费者,并不是最在意价格的,而且国产车在性能方面,对消费者来说还是有顾虑的,这样的消费者选择合资企业产品会多一点。
  

  

  广大消费者购买经济型轿车,主要是为了改善生活,做代步用,外观是要靓丽一点,主要还是产品的可靠性和低廉的使用成本。对于百米加速度,消费者并不太在意,只要有合适的动力就可以了。
  

  

  而海迅由于较高的排量引起的高油耗和偏高的价格,加上老是突出“运动”这个老百姓的非强烈关注点,市场表现并不让人满意。
  

  

  问题其实很简单,海迅的市场定位不符合目标消费群体需求。对华普来说,家里有个孩子其实很优秀,只不过是没有挖掘他的长处出来,而一旦让其发挥所长,肯定能迎来良好的市场表现。
  

  

  有的时候,笔者觉得,自主品牌企业也像那些有傲慢思想的老外一样,对消费者了解得很不透。
  

  

  照理说,老外拿一些不符合市场的产品过来情有可原,可是自主品牌企业相比更了解国情啊,更应该知道国人的消费感受啊!为什么好多企业、好多产品都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失败了才发现原来是市场定位错了。
  

  

  大众出了个“丁克族”、也就是不想要孩子的家庭所喜欢的两门高尔车,美曰其名――个性化,甚至标配车型连空调都不装了,说是迎合市场潮流,可以自由的“dry”。
  

  

  很快,这种做法被市场证明是在开玩笑、晕了头了。大众一看苗头不对,立马把空调装上去,把另外两扇门也给装上。更加体现了大众人在做市场调研、产品定位时的头脑发热。
  

  

  自主品牌企业可不能和合资企业比啊,人家还有其它畅销产品可以支撑,开得起玩笑。对于发展中的自主品牌企业,这样的玩笑是开不起地。本来产品就不多,任何一款产品的失败都会大大影响到企业的健康发展。
  

  

  所以笔者希望,自主品牌企业在市场调研、产品定位方面的工作一定要做透。消费者是上帝,产品定位,请多从广大消费者角度考虑。
  

  

  

  三、中国消费者希望看到务实认真的企业,少做一点华而不实,与消费者利益没多大关系的事情。
  

  

  上海汽车集团因为花很小的代价买了英国罗孚的汽车平台和专利技术,最近很牛。看到媒体上有位高管说,到2010年,上汽将生产三大平台五大种类三十几款自主品牌车型。
  

  

  这句话听上去应该和文革时多长多长时间,中国要赶英超美的感觉是差不多地!
  

  

  笔者在想,上汽二十几年来也就生产了那么几款车,而且主要靠德国大众的帮助,现在稍微买点技术过来了,却想要在三年多的时间内生产三十几款车,这不是当代社会的大跃进嘛!
  

  

  笔者觉得上汽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只不过是想,震撼震撼、吓唬吓唬国内广大消费者,而这种说法做法明眼人一看就是在炒作,是很不务实的。
  

  

  消费者有那么好忽悠?有专家指出,上汽买来的技术,并不是当前最先进的,发动机只是欧二水平的,而且英国车保守的车型设计、风格,国内消费者到底买不买帐,还是个问题。
  

  

  市场已经证明,一些欧美畅销产品如果不对消费者胃口,市场表现也还是会很差地。
  

  

  创新能力很薄弱的企业,却感说三年时间内要生产三十几款车!广大消费者会相信、认可吗?!
  

  

  奇瑞的风云06年看不到了,原来是新旗云把老风云和老旗云整合在了一起。笔者很难理解,风云是奇瑞最畅销的一款车,奇瑞能有今天的成就,主要就是靠风云。在消费者心目中,风云是一款非常优秀的车,名字也是琅琅上口和有气势,怎么突然之间就没有了呢?!
  

  

  记得前几年风云车畅销时,奇瑞稍稍改动了一下风云的外观,换了一款好一点的发动机就当作全新车型推向市场,品牌也是取自于珠穆朗玛峰的特有景象。
  

  

  笔者当时就觉得奇瑞的做法很有问题,小改款的车型怎么能当作全新车型来推广呢!和风云差别并不大,而且外观设计还比不上风云,甚至还学起了高档车的样子车身加了大包围,天真地想突出其高档的感觉。
  

  

  可惜的是,消费者并不是很容易被忽悠,风云是老样子的畅销,而旗云却滞销,说明奇瑞一厢情愿的做法并不被市场所认可。
  

  

  奇瑞的讨巧、不务实做法狠狠地被市场教训了一下,但是奇瑞好像并没有吃一堑、长一智。
  

  

  06年奇瑞让优秀品牌“风云”可惜地消失掉,让以前的滞销品牌整合了老风云来打市场。
  

  

  靠着低廉的价格,新旗云还是成功的。遗憾的是奇瑞花了好几年打造的、让老百姓充分认可的、有巨量无形资产的风云品牌就这样消失了。笔者想起当时中央台奇瑞的广告――“动静皆风云”,这么经典的广告语也同时消失了。
  

  

  对于汽车企业来说,子品牌和母品牌几乎是同等重要。大众的帕萨特、捷达、波罗;丰田的佳美、花冠、威驰;本田的雅阁、思域、飞度等,从第一款产品下线时,几十年中就没改过名字。
  

  

  子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母品牌也经常骄傲地说,我这个产品,几十年来总共生产了好几代,销量已经有千万辆以上的销量啦!
  

  

  这样的话对消费者是有很大震撼力和吸引力的。这个产品这么好啊,竟然销量是千万级别,肯定是非常好的产品。
  

  

  捷达100万辆下线时,一汽大众庆祝场面搞得很隆重,消费者想想这个产品真厉害,这么受欢迎,肯定很好。所以笔者看到,虽然捷达已经有一二十年的历史了,工艺、外形、技术等是很落后地,但是这几年的每年的销量一直保持在十万辆以上。
  

  

  笔者本来希望看到,经典的风云品牌,过两年也能说自己已经生产几十万辆了,但是,随着奇瑞对风云的改名,自主品牌创造一个经典产品的机会是没有了!
  

  

  在奇瑞新车A5的取名上,看出奇瑞的品牌打造理念确实是很一般。奇瑞的风云、旗云、QQ、东方之子等车型名称,都很经典,产品名称都有很强的内涵和意境在里面,和产品的结合相得益彰。这其中也有汉语的优势在里面。
  

  

  奇瑞的中档车的取名却很让人吃惊,改变了传统的子品牌命名方法。市场上有高档车A6,你就叫A5,摆名是想借势喽!然后根据排量有A516/A518/A520之分,采用的是奔驰、宝马等车的命名方法,又是想当然地借鉴和借势。
  

  

  从A5的命名,笔者看到,奇瑞有点浮躁。没过多久另外一自主品牌也有产品叫A520。两个自主品牌取名雷同,让合资品牌企业和消费者们大看笑话。
  

  

  既然奇瑞取名都浮躁了,那么浮躁也体现在其他方面。中级轿车采用天穹型的车顶设计,使得这款车要么车身高一点,要么牺牲后座的头顶空间。A5车尾的设计更加草率,整体车身设计是曲线型的,车尾却是直板板的硬线条,使得看上去很不和谐。
  

  

  车头也一样,中国消费者不是很喜欢中高档车上的亮闪闪的镀烙装饰条吗,那就更多一点、宽一点,所以消费者看到了A5夸张的进气栅。消费者不是喜欢浓眉大眼嘛,那我的车灯就比一般的车大一圈。
  

  

  从A5的取名、车型设计上,笔者看到,自主品牌中的最优秀者,也是很浮躁。笔者查看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A5每月销量,06年六至九月份销量为1039、1776、2055、3689。每个月是在进步,只不过和当家产品新旗云每月七、八千的销量比起来,差距是巨大的,市场表现都没有比亚迪F3好。更不能和伊兰特、凯越每月一万两千辆以上的销量相比。
  

  

  如果奇瑞务实一点,不要太浮躁,真正的中档车应该能更成功。
  

  

  新旗云、QQ、属于中低档、紧凑型车,而中高档车东方之子又非常不成功,对奇瑞来说,要想达到成为领先汽车企业的目标,必须要向国外那些成功车企一样,在市场需求最大的中档汽车上,取得成功。在这一点上,看A5的表现,可以说,奇瑞做得还很不够。
  

  

  华晨要造跑车了,而且还是两门的,这个消息在网络上出来已经好长时间了。笔者很奇怪,华晨在中华、尊驰上吃了那么大的亏,怎么还很不务实、很冒进。
  

  

  骏捷由于价格定得低,还是成功的,看了一下销量表,每月在三千多辆左右,考虑到中华、尊驰、俊捷三款车的十几个亿的模具费、设计费,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华晨还是亏损的。
  

  

  骏捷一有些好的苗头,华晨就准备造市场受众面很窄的跑车了,这不是冒进是什么呢!
  

  

  笔者看到跑车是在骏捷,也就是在中华的底盘上研发的,这就更让笔者奇怪了。
  

  笔者知道,骏捷采用的是中华的底盘,然后把车身掐头去尾,缩短了十几公分,而车宽还是1.8米,所以骏捷车重达1.4吨以上。
  

  

  骏捷的车价定的是A级车的价格,就是用B级车的块头去和市场上真正的A级车竞争。
  

  中国消费者确实喜欢大车多一点,所以骏捷靠着靓丽的外观、B级车的体形、A级车的价格,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问题来了,1.4吨的车却配了1.6排量的发动机,专业人士一看就知道是小牛拉大车,这对发动机的损害是非常大的。后来听说华晨自主研发了1.8T的发动机,但那时价格就不对了,肯定贵不少,那骏捷还有价格优势吗?
  

  

  对于华晨的做法,笔者是理解的,全新设计一副底盘,费用是亿万以上的,况且中华的零配件供应商已经成型,如果重新开发底盘和车身,意味着华晨要付出庞大的模具费和设计费,零配件供应商们在车身和底盘重新开发的情况下,也要重新加工生产全新规格的零配件。
  

  

  对双方来说,这种高昂成本投入是很难接受的。
  

  

  华晨的跑车也准备用中华的底盘,就让人不可思议了。对跑车有点了解的人应该知道,跑车由于其特性,为了突出性能和速度,车型是不能太大的。
  

  大众知名的TT跑车,就是在中型车捷达的底盘上开发的,而在中大型车的帕萨特底盘上,没有听到大众开发过跑车产品。
  

  

  中华的底盘是和帕萨特同一级别的,在此基础上开发跑车,合理吗?!
  

  

  笔者看到,奇瑞、吉利、华晨、比亚迪都在开发跑车,先不说其技术可行性,关键是这些自主品牌企业,现在连紧凑型轿车还没有生产好,在和合资企业比拼时,还处于弱势,只能靠低廉的价格维持市场占有率,企业总体利润也不高。
  

  

  奇瑞和华晨的中高档车型东方之子和中华都遭遇市场惨败,跑车的技术水平更在中高档车之上,怎么能够让消费者相信,他们能把跑车给造好!
  

  

  笔者把自主品牌企业的造跑车行为归结为――炒作,就好像上汽觉得对消费者说三年内要生产三十款车这样能够震撼到消费者一样,觉得能把跑车造出来也能大大影响到广大消费者,能在消费者心目中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让消费者觉得自己的制造能力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了,真的能做到这样嘛?!让我们拭目以待。
  


  结语:
  

  

  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发展还任重而道远,必须做到以国情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广大消费者的真正需求为导向;只有真正做到这些才能改善生存环境和改善微利润状况,企业才能真正得到长足发展。
  


  四海一家99
  


   四海一家99的天涯博客
  


  QQ:359771960
  


  相关链接:

   质疑《自主品牌汽车,微利生存到几时》
   
   
   
   
   
   
   http://m.lifang521.com/tag/8434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教育创新工坊

GMT+8, 2024-10-17 06:28 , Processed in 0.03590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